陆文荣:道教中国化与当代道教发展的思考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的。近代以来,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曾一度深陷被质疑和否定的泥淖,在多种社会思潮的汹涌冲击下,各种贬低中华文化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深入结合,内在融通、高度契合,日益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道教徒的元素。英国科学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作者李约瑟博士认为,如果将中国文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道教就是树根,儒家就是树干。因此,可以说,道教根植于五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土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不断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种子。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的方向。”这一方向是我国宗教的方向,自然就包括道教在内的所有宗教,同时也为道教在新时代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至于“中国化”的要求和“中国化”的内容,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
道教的发展方向要中国化。我一开始听到,心中是有点疑问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道教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土壤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以黄帝为人文始祖,道教以黄帝和老子为崇拜对象,以张道陵为创始人。道教一直在中国土地上传承至今,为什么道教还有中国化的问题呢?
深入学习、认真体会会议精神,我明白了道教中国化方向的深刻含义就是围绕当代道教和当代中国的关系展开的。
中国是个很大的概念。从信史记载开始,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了。制度道教创立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因此道教和中国的关系是有悠久的历史的。历史上,中国有许多朝代更替,强弱变化,道教也有兴盛和衰落的变迁。道教的中国化,是化到东汉时代的中国?还是化到唐朝宋朝的中国?还是化到明朝清朝的中国?这些回答都不对。道教中国化是化到当今的新中国,具体来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道教要适应当今中国社会,为当今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
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还有华人移居国外。道教虽然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传播,但是,历史上也传播到了少数民族之中,并且被移居海外的华人带到了海外。因此,今天的道教中国化就是要符合当代海内外华人的信仰要求,为他们的信仰需要服务。
今天的道教离开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背离了当代华人的信仰要求,就失去了道教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就必然要被社会淘汰,被中华儿女抛弃。不管道教有多少年的历史,或者有多少道士,多少道观,最后只能变成博物馆里的古董。
那么,怎么来推进道教的中国化,我有几点想法,说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中华民族立场
道教中国化,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当代化”。当代中国社会已经不是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在这个时代里,必然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政治思潮的冲击,面对不同民族各种信仰和价值观的交锋和对话,当代道教生长在这样五彩缤纷的时代里,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我中华的民族立场。当代道教必须认清当今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和时代思想,制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时代、无悖于人类的抉择和方略。我们所处时代脉搏就是人民要和平、社会要发展,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际霸权未息,局部战争不断。当代中国的国情就是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中国化的道教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平兴教,自主办教,突出中华民族自身的核心思想观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反对一切外来宗教的侵袭和异化。这样,中国化的道教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民族立场,就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能为当代海内外各民族的华人的信仰服务,就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道教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违背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丢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脱离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逆历史潮流而动,道教就会枯萎衰落,就会失去信众,就会丧失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历史地位。
第二,道教走中国化的道路,既要有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决心,也要有短期任务与长期远景相结合的策略步骤,逐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战略之一,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它不是临时或短暂的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道教走中国化的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伟大而艰难的深刻历史变革。因此,道教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
既然是过程,《道德经》第64章就说过:“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遵从祖师的教诲,走道教中国化的路,从一开始就要做到慎始,要有担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一方面付出努力,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在前进中又要讲究策略,要制订一个个目标,一个个去实现它,推进它,循序渐进,直到成功。总之,我们在坚持道教中国化的道路上,既要制订回顾历史、审视现实的短期小目标,又要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长期计划和打算。不能干打雷,不下雨;也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坐而论道,空谈误国。更不能只是以会议落实任务,而是要将任务落实到近期、中期、远期的各项具体行动中。这样才能在道教中国化工作中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传统文化真正现实“两创”。
第三,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敢于创新和改革,使中国道教与中华文明“五性”更加契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少相通之处,道教的特性也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高度契合。对此,当代道教工作者要不断深入挖掘,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与中华文明“五性”相契合的内容弘扬出来。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中国宗教曾经有过发展停滞的经历和道教信众多是底层民众等因素,道教教义思想和组织制度长期缺乏创新。《道德经》在第22章讲“敝则新”,祖师指出万物要不断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这与我党提倡传统文化实现“两创”相契合,也是当代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该着力的地方。教义思想的创新,要体现在以“大道”充实时代内涵上,发展出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以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组织制度的创新方面,要根据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特点对道教的制度和组织等进行调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活动偏重于济世度人,思维进步而辩证,具有创新活力,只是长期以来未曾对教义思想和组织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沿着“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条中华文明的共性,发掘和发展中国道教文化,使其与大中华文明高度契合,互相成就。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第二个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推动人类现代化建设、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思想和道德引领,中华文明星汉灿烂、博大精深,在绵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的文明瑰宝。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和道教信仰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在新时代,如何继承好、发展好,推动道教中国化的进程,是当代道教界责无旁贷的任务。
根据道教界目前的状况,我认为道教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在组织建设中加强创新。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道教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要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鼓励人才。另一方面,要固本强身,即“内强素质”,提高教职人员和一般信众的品德修养;“外树形象”,加强道风建设,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改善道教的社会形象。白玉蟾祖师曾说:“胸次浩浩,乃可载道”。道教加强组织建设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基础。
二是要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道教以服务社会和发挥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为目标的。因此,当代道教不应该单纯提倡出世的隐修,而要不断增强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救灾扶弱,积极履行道教的社会责任,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不论是宫观道士和散居道士以及信教群众,都要在自己的活动中,积极传播道教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积极倡导道教的伦理观,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增强团结、维护稳定等方面,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是要制订新道教戒律,规范组织,严正道风。从道教形成开始,道教就有了自己的戒律,规范组织活动,严肃道风。戒律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明清以后,道教日衰,组织和戒律也日渐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道教活动逐渐恢复,道教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严格组织纪律,但是,现存的道教戒律大多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只对个别宗派或者个别道观的道教徒有规范作用。在推进道教新时代发展方向之时,道教要秉承《道德经》第25章中祖师的教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根据当代海内外道教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道教徒的要求,大力加强统一的戒律建设,建立权威的戒律执行监督机制,使统一的戒律成为道教组织道教徒共同的修持和生活的行为准则,以新戒律来保证和维护道教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是要对道教教义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道教教义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道教教义应该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在坚守继承祖师《道德经》思想的基础上,又要借鉴其他宗教或学术的有益内容,不断更新和增添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在新时代,道教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对道教教义思想进行创新发展,一要在政治层面上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二要将有神论教义思想和当代全息理论、量子纠缠、元宇宙、chat-GPT技术结合,回答好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关心的现实问题;三要将道教教义思想的建设和健全道教组织、教育道教徒、帮助信仰道教的各族民众结合起来;四要把教义思想建设与道教徒在信仰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总之,当代道教教义思想应该建立起以“道”为基础、以“中华”为主体的新话语体系,改进“一道,二仪,四柱,五行,八卦”等陈旧的说教模式,实现“一道、一统、全息、多维”的网状发展和多维互动。
五是要在新时代弘传道教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历代高道为了弘扬道教,付出了艰苦努力,创造了许多弘传道教的方法。当代道教必须秉承祖师“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导,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特点,继承优良传统,采用各种新工具、新手段和新方法,针对当代信众的信仰需要和生活需要,创造有当代特点的弘道方式方法,采用有当代特色的弘道内容,服务社会,服务信众,把弘传道教与修道人“广种福田”结合起来,成为道教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为。
六是要在恢复道教“十道九医”传统,为人民生命健康谋福祉上积极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道同宗”之说,道教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理论基础在道学,许多中医名家都是道士,一些道教医学文献也是中医的经典。当代道教更要总结抗疫经验,正本清源,大力发掘道教医疗和养生智慧的优势,发挥名老中医、道医众多的资源优势,以师带徒形式,培养出一批道心虔诚,医术高明的道医人才,加快道医典籍的整理和道医经方的开发利用,在落实“预防为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服务当代社会方面积极作为。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其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高度一致。当代道教要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和儒道传统文化滋养,不断赋予传统道教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夯实当代道教健康传承的历史基础和时代基础。要积极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道立德,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服务社会、利益群众,为助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政协海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海南玉蟾宫住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