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闻 名山宫观 高道访谈 问道之旅 道家书画 慈善公益

 

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建议增补赤城山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

发布时间: 2024-03-08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曹洋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增补浙江天台赤城山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的建议》提案。

张高澄在提案中表示,赤城山本身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而且是徐霞客首创“丹霞”概念之地。将赤城山增补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可与原有六地互补。既有原来六地特色,又有“丹霞”概念首创地赤城山的特殊文化,更完整地展现“中国丹霞”风貌。

一、浙江天台赤城山是徐霞客首创“丹霞”地貌概念之地

“丹霞”一词,源于曹丕《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但这里“丹霞”指天上彩霞。

首先将“丹霞”作为地质概念的是地理学家、旅行家、“游圣”徐霞客。他首次命名“丹霞”之地是浙江省天台县的赤城山。

浙江省天台山素有“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之美誉,是徐霞客首游地、开篇地和地质考察的启始地。赤城山是天台山支脉,高306.5米,其山体由红色砂岩、砾岩层叠而成,“色如红霞,状如城堡”,故称“赤城山”。

徐霞客1613年首次考察天台山,写下《游天台山日记》,该篇成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记载“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说明赤城山独特的地貌色彩、山体形状。1632年,他又两次考察天台山,写下《游天台山日记(后)》。记载“至赤城麓,仰视丹霞层亘,浮屠标其巅”,他首次将这种色如红霞的地貌称作“丹霞”。这是地质考察史上的一个新概念。

1928年,矿床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丹霞山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地貌称为“丹霞地形”。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这与徐霞客首提“丹霞”地貌概念差距300多年。可见,首创“丹霞”地貌概念的是徐霞客,“丹霞”地貌概念的首创地是赤城山!

二、原“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中没有赤城山

2016年开始,湖南崀山等地提出丹霞地貌申遗。2010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列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当时赤城山没参与,留下遗憾!

三、增补赤城山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的意义

近年,学者们研究发现了徐霞客在赤城山首创“丹霞”地貌概念的特殊贡献。2016年,“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专家组把赤城山确定为“特殊纪念地”。将赤城山增补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有特殊意义。

1、利于尊重历史事实。赤城山本身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而且是徐霞客首创“丹霞”概念之地。这是历史事实和地理的客观存在。

2、利于体现中国贡献。让世人知道,徐霞客这么早提出丹霞地貌概念,是对世界地质学的贡献。

3、利于“中国丹霞”遗产呈现得更加完整。徐霞客不是一般人,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其首创之名更有历史内涵。因此赤城山增补进去,可与原有六地互补。既有原来六地特色,又有“丹霞”概念首创地赤城山的特殊文化,更完整地展现“中国丹霞”风貌。

4、利于弘扬徐霞客精神。徐霞客一生致力地质科考和旅游事业,留下许多精神财富和地质考察财富。将其命名的地质概念列入世遗,会让人们更多了解、学习其精神。

5、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赤城山是佛道双栖、和合共融的圣山。汉末高道葛玄、魏晋时魏夫人炼丹于赤城山的玉京洞,使之成为天下“第六洞天”。晋时,孙绰《游天台山赋》留下名句“赤城霞起而建标”,“赤城霞”引人关注。南北朝梁时,昭明太子萧统将《游天台山赋》编入《文选》;萧统之子萧詧在赤城山顶建梁妃塔,赤城霞更引人关注。隋唐宋,《文选》成为科举读本,赤城霞名扬天下。唐代,天台山成为唐诗之路目的地,“赤城霞”成为诗人讴歌对象;宋时,少年济公居此读书,其后成为活佛济公;元代曹文晦突出“赤城霞起建高标”;明代高僧释灵睿赞叹“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寻”。赤城山若为世遗,将有力地弘扬有关优秀传统文化。

四、可行性分析

上述理由是增补的主要依据。

增补世遗名录有先例。如2000年,“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增补了沧浪亭、退思园等五个项目;2003年,“南京明孝陵”增补为“明清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

赤城山是“丹霞”地貌概念首创地,具有特殊价值,建议增补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