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国化之魂 勇担新时代使命——海南玉蟾宫以知行合一推动宗教中国化走深向实
在琼北灵秀的文笔峰下,海南玉蟾宫作为道教南宗宗坛,以一场深刻而自觉的自我革新,回应着时代的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本土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论述为道教传承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玉蟾宫的答案是: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实践深耕诠释理论高度,在知行合一中,将宗教中国化从宏观要求内化为宫观日常,外显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担当。
一、思想破冰:以“三个转变”大讨论锚定中国化方向
推进宗教中国化,认知是先导。玉蟾宫深知,若思想被“本土宗教无需再中国化”的模糊观念禁锢,行动将失去方向。因此,宫观以陆文荣会长提出的“走出三个误区、解决三个问题、做出三个转变”为核心,围绕认识、目标、空间三大误区展开全员大讨论,让中国化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被动转为主动。
走出认识误区,实现从身份自信到使命自觉的转变:
部分道职人员曾认为道教本是本土宗教,无需再中国化,将中国身份与中国化方向割裂。宫观通过专题学习、祖师思想研讨等,深挖道教爱国根脉,从南宗祖师白玉蟾“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的话语,到抗战时期道众的爱国事迹,让道众明白道教的中国身份是历史根基,中国化是时代使命。同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九个必须”,明确道教中国化要在保持基本信仰的基础上,清除非中国化思潮,主动承担爱国爱教责任,将其内化为自觉行动。
走出目标误区,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融入的转变:
针对“中国化只是表面适应,与国家发展无关”的错误认知,2025年9月30日,玉蟾宫专题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于9月29日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行集体学习的最新精神。会议重点围绕宗教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深入领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牢固树立的“五观”,即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展开研讨。
道众深刻认识到,推进道教中国化必须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对内要守好文化阵地,团结信教群众,有效防范渗透;对外要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精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宫观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使道教文化真正成为连接信众与国家发展的精神纽带。
走出空间误区,实现从固守传统到守正创新的转变:
为破除“中国化就是画地为牢,国际化就是媚外崇洋”的认知局限,宫观以“道通为一”为指引,明确中国化是根基,国际化是延伸。一方面,通过组织道众学习道教文化,做好国内通识传播;另一方面,研讨借助新技术将蕴含道教智慧的故事以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的具体路径。陆文荣会长以"罗星道人"笔名坚持撰写周末感言,百余篇随笔以《道德经》智慧解读现代生活难题,正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此外,玉蟾宫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宗教中国化巡回演讲培训,集中收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和国庆阅兵仪式,将“三个转变”的讨论成果与国家认同、历史使命相结合,不断夯实思想根基。这场大讨论,如同一次彻底的思想安检,清除了认知羁绊,为玉蟾宫的实践扫清了道路,凝聚了共识。
二、实践深耕:以六大行动谱写中国化落地篇章
思想的觉醒,催生了行动的果敢。玉蟾宫将崇高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务实行动,通过六大抓手扎实推进宗教中国化。
行动一:仪轨革新,彰显爱国爱教本色
2025年7月,玉蟾宫重启中断八百年的金丹派南宗传度大典,成为仪式中国化的典范。大典坚持不收度金、不纳供奉的清净原则,从全国遴选21名弟子,首日清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将《论语》《百孝经释评》《阴符经》等19本核心典籍作为传度信物。这一古礼新办,实现了爱国情怀与道脉传承的完美融合。
行动二:文化铸魂,深耕白玉蟾文化品牌
玉蟾宫系统挖掘、整理并弘扬南宗文化:编撰出版80万字的《白玉蟾真人全集》,连续举办白玉蟾文化研究论坛并出版论文集,在公众号开设玉蟾诗词专栏,《白玉蟾为何被称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文化名人》一文在《今日头条》获得超12万次展现。此举不仅擦亮了海南文化名片,更让道教哲学与中华文脉同频共振。
行动三:公益慈济,践行济世利人宗旨
从南天情慈善基金六年来帮扶3800余人次,到2025年台风贝碧嘉过后紧急向抗灾一线捐赠2000盒月饼;从组织全国名医开展60余场义诊、服务上万群众,到常态化开展金秋助学;从今年七夕节在月老殿举办“缘起文笔峰,相识玉蟾宫”牵线祈福活动,为上百名青年男女搭建相识相知平台,到在特有的“军坡节”固定节期举办民俗活动与民同乐——玉蟾宫始终将济世利人的教义,深深写在琼州大地的民生福祉上。
行动四:阵地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环境
玉蟾宫在核心区域设立洗心堂、立德堂,启发人心向善;打造民族英雄园、中华名医雕塑群及二十四孝雕塑园,成为爱国主义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药王殿广场塑立的葛洪、陶弘景等16位中华名医像,彰显道教与中医的深厚渊源。
行动五:素养提升,锻造过硬道职队伍
玉蟾宫雷打不动坚持每周业务培训,讲解《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百孝经》;经乐团引进专业人才、配齐乐器,以道乐弘道;组织全体教职人员集中收看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等重大活动,持续激发爱国热情。这些举措,旨在培育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合格队伍。
行动六:缅怀英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025年9月3日,海南省道教协会与海南玉蟾宫联合举办“缅怀革命英烈祈祷世界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超度法会。庄严肃穆的仪式中,道众以道教特有的方式追荐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与此同时,宫观动员文学爱好者,以抗战历史为背景、以道众与当地百姓共同守护白玉蟾丹道文化根脉为主题,创作了20万字的章回体抗战小说《文笔烽烟》,并于番茄小说网连载。这一创新性的文化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了玉蟾宫故事,深受读者欢迎。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传承了道教界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更引导广大信教群众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注入了深厚的宗教情怀与时代精神。
三、境界升华:于道通为一中服务民族复兴
玉蟾宫的探索,从未止步于“做了什么”,更在于思考“为何而做”。他们深刻领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无论是“月映文笔、梦回蟾宫”中秋祭月大典中祈愿国泰民安,还是理论学习中强调增进五个认同;无论是陆文荣会长在面向海外华人华侨重要资讯平台《华人头条》发表文章《让世界读懂唯平载道的中国胸怀》,向海外传播中国声音,还是海南玉蟾宫在日常管理中倡导以笑脸相迎、以善心相待、以孝悌传情,真诚服务信众。这一切,都指向共同的归宿:将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海南玉蟾宫的实践表明,宗教中国化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扎实的行动足迹。通过思想破冰与实践深耕的双轮驱动,玉蟾宫正将道教南宗的古老智慧熔铸于新时代洪流,走出一条与党同心、与国同运、与民同在的健康传承之路,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时代课题,提交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玉蟾宫答卷。(玉蟾宫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