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仙信俗传承中心“道学传承与成果转化”单列课题项目公开申报
近日,编者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仙信俗传承中心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促进道学传承与成果转化,特别鼓励青年学者投身道学文化研究与当代阐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仙信俗传承中心特设立“2025年度道学传承与成果转化单列课题”,面向全国公开申报。
申报课题分为三类:特别委托课题一项,每项5万元。一般课题二项,每项2万元。青年学者孵化课题五项,每项4000元。
特别委托课题:闽浙台马仙史料整理与研究。一般课题:中华道学文化;中华祭祀典礼;中华孝德文化;中华茶文化;中华信俗文化;中华康养文化;华夏传播文化;宗教中国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青年学者孵化课题,内容同一般课题。
特别委托课题,要求基于闽浙台马仙信俗文化而开展史料整理、社会调研与理论研究。一般课题,侧重于从马仙信俗文化角度切入,研究中华道学文化、祭祀典礼、孝德文化、宗教中国化、华夏传播文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等内容。青年学者孵化课题,以学术论文成果呈现的,要求同前;以民间故事创作成果呈现的,侧重于以马仙民间故事史料收集整理为主,讲述的故事符合地区风土人情,亦可在收集史料基础上进行新的故事创作,但故事情节应该与一定历史背景相契合。以上课题成果将根据结项报告的实际情况,或推荐优秀作品发表于相关期刊,或以专著形式出版发行。
相关条件与要求。特别委托课题申报对象原则上需要博士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不限年龄。结项报告要求10万字以上。课题完成时限原则上为两年(以课题立项结果公布之日起算)。一般课题申报对象要求博士学历,博士后或讲师以上职称,不限年龄。结项报告原则上要求5万字以上。课题完成时限原则上为一年半(以课题立项结果公布之日起算)。青年学者孵化课题申报对象为在读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以内的博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结项要求提供8000字以上的专业论文一篇或1.5万字以上的民间故事(收集整理与再创作的民间故事若干篇)。课题完成时限原则上为八个月(以课题立项结果公布之日起算)。
申报办法与程序。特别委托课题可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以首席专家(投标者)个人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与青年学者孵化课题原则上要求以独立投标者身份申报。以上课题,每人只能申报一项。投标者下载《申请表》,根据要求进行填写,并发送至邮箱3563987553@qq.com。邮件标题注明“道学传承与成果转化”。投标截至日期为2025年5月5日。马仙信俗传承中心将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于2025年5月31日公布课题立项结果。咨询电话:15960266950,张老师。
福建省闽台宗教和民间信仰研究中心、福建省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道教学院、华夏传播研究会、华夏老学研究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福建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浙江道教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等作为学术支持单位。
凤凰网、《道学研究》、《道学研究前沿》(英文)、《东方哲学与文化》、《海峡道教》、《华夏传播研究》、《老子研究》、《中华道缘》、《中华老学》、《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等媒体、期刊支持。(马仙信 俗传承中心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