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宏受邀出席“2025函谷关《道德经》文化艺术周”活动
3月14日,乙巳年四序伊始,河南灵宝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值此老子诞辰2596周年、《道德经》问世2516周年之际,“2025函谷关《道德经》文化艺术周”隆重开幕。本次活动融合古礼、学术、艺术与文旅等元素,以古礼致敬先贤,以茶道畅谈哲思,以论道赓续文明,面向全球展现灵宝函谷关作为《道德经》诞生地及道家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魅力。榆林市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张永宏会长、艾成副会长、马成秘书长、郝翰道长一行四人应邀出席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共襄盛举。
上午8时30分,函谷关景区内,身着汉服的“关令”率仪仗队以周礼迎宾,再现春秋时期“紫气东来”的历史典故。鼓乐声中,旌旗猎猎,庄重肃穆的氛围瞬间笼罩全场。
9时整,祭拜仪式在老子圣像前正式启幕。主祭官以传统三献礼敬献先贤,诵读祭文:“道法自然,德润天地;函谷关下,圣典永铭……”钟磬声声,雅乐悠扬,与会嘉宾集体行揖礼,表达对中华文化根脉的尊崇。
此次祭拜仪式不仅是对老子思想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明传承的生动注脚。灵宝市通过活化历史资源,将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旅相结合,让游客从“走过景点”转向“走入经典”。
10时许,“茶祭仪式”在老子圣像前举行。闽东太姥山孔子后人供奉的岩茶与中原大地灵宝高山云雾茶相映成趣,茶席依《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布设,太极茶艺表演与古琴、洞箫的雅乐伴奏相得益彰。
茶师以“水静则明”喻道法自然,以“涤器烹茶”示修身养性,与会者品茗论道,探讨《道德经》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智慧。张永宏会长观看祭祀仪式后感慨:“一盏茶,见天地,老子思想不仅是哲学经典,更是指导当代人修身齐家、和谐共处的精神源泉。”
随后,百名学子在太初宫广场齐声吟诵《道德经》经典篇章,“道可道,非常道”的琅琅之声回荡于关楼之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在太初宫,与会嘉宾一起拈香行礼,祭拜老子。在导游引导下,大家瞻仰大道院,熏习《史记老子传》,驻足望气台,遥想当年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的盛况。
当天下午,在灵宝市统战民宗系统同仁、道教界朋友带领下,一行人陪同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西安青华宫住持、鹿邑太清宫住持黄世真道长前往灵宝李家院道观、西阎东上村古戏台等场所开展田野调研,了解当地深厚的道文化底蕴,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函谷关,这座始建于西周的雄关要塞,因老子在此著写《道德经》而成为“道家之源”。公元前516年,老子在函谷关应尹喜之邀,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思想深刻影响华夏文明进程,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灵宝市以“文化+旅游+研学”模式活化历史资源,年均吸引百万游客探访。通过打造《道德经》文化艺术周、老子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推进主题文创开发与研学课程创新,函谷关正从“历史地标”迈向“文化IP”,成为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金色名片。
《道德经》所推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精髓,既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更是照亮现代文明的永恒之光。我们需以时代精神激活古老智慧,让世界听见中国古老文化的声音。(马理成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