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萍:道教中国化理论探索与咸阳道教界的实践
“宗教中国化”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中国宗教得以健康传承的内在需求。从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化是各宗教健康传承的正确方向。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是否还需要中国化?这是不少道教界人士感到困惑的问题。2016年 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国道教协会号召全国道教界学习并贯彻会议精神,深入思考和进行理论探索,推动了“道教中国化”的理论探索。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目标是让宗教积极适应、主动服务于现实社会,即当代中国各宗教的发展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契合,提升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宗教中国化的关键方向之一是时代化,当前中国的每一个宗教都需要自觉适应和服务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的中国化不仅极为必要,而且势在必行。近年来,咸阳道教界不断深入探索道教中国化路径、积极投入道教中国化实践,在此分享一些认识和经验。
一、“道教中国化”命题的内涵和外延
2016年 10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在其文章中明确提出“道教中国化”的命题,并指出道教中国化的四个发展方向。其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当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其二,“道教界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使道教的思想智慧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大众。”其三,“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要引导道教界和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要从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弘扬道教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道风建设、开展公益慈善等工作入手,积极引导广大道众和信教群众,发挥道教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该文章明确指出道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当代化问题。2016年 11月,时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张凤林道长撰文表示,“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重点是当代中国化的问题,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改革自强、充实内涵,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通过道教界和学术界对“道教中国化”的持续探讨,逐渐明确了“道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2019年 11月,中国道教协会制定了《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 - 2023年)》,纲要指出:“宗教中国化包含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维度。从地域性和民族性来看,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具有先天的中国化优势。但从时代性来看,道教在适应现代社会、发挥应有作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道教中国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在保持自身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教义思想体系、戒律体系、人才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对外交流模式等,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这一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全国道教界践行中国化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此,我们当前所讨论的“道教中国化”命题,至少应涵盖以下三点内容:
其一,道教现代化,关乎古老道教的现代传承,可称之为“兴教门”。
其二,道教时代化,关乎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可称之为“应世间”。
其三,道教国际化,关乎道教影响力的进一步拓展,可称之为“济天下”。
当前,中国道教界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道教中国化”实践活动,如中国道教协会组织的“中华续道藏”工程、上海道教协会主持的“道教教义体系的建构和现代阐释”、广东道教协会主持的“道教活态文化影像资料集成”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咸阳道教历史与道教中国化实践
陕西咸阳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末年,有咸阳人茅蒙,“字初成,咸阳南关人也,即东卿司命君盈之髙祖也。蒙性慈悯,好行阴德,廉静博学,逆覩周室之衰,不求进于诸侯,常叹人生若电流出处,宜及其时。于是师北郭鬼谷先生,受长生之术,神丹之方。后入华山静斋,绝尘修道,合药乘龙驾云,白日升天。先是,其邑歌謡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至西汉时茅濛的曾孙茅盈、茅衷、茅固三兄弟出家修道,创立了茅山派,影响深远。汉至唐末,钟离权祖师在咸阳东周曲湾正阳洞修道,与吕洞宾共同创立了钟吕金丹派,著有《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等,开创了道教修行方式的内向化转型,被全真教尊为祖师。元代道士于正阳洞建立正阳宫,历代重修,“正阳古洞”为咸阳八景之一,今恢复为道教开放场所。金大定中,咸阳大魏村人王嚞弃家于终南山下修道,继承钟吕金丹之法脉,后东行山东度弟子七人,创立了全真教,开创了中国道教的新局面。金元时代,咸阳全真宫观林立,咸阳天圣宫、三原龙阳宫、泾阳北极宫等为当时深有影响的全真道传播中心,泾阳大道迎祥宫还是陕西真大道的重镇,在真大道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阳宫博物馆收藏的不少历代道教碑石,记录了咸阳道教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史料。
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和全真祖庭所在地,当代咸阳道教界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历代道教祖师开创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道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挖掘道教医药养生资源,弘扬道教济世精神
我自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拜入恩师闵真人门下入道,2003年在恩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恢复中五台道场,2010年道观建成,依据恩师生前“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的教诲,在观内设立了“葆和堂医馆”,以我所学的中医知识和道教外丹医药、内丹炼养之道术慈利群众。葆和堂医馆收费低廉甚至为穷困患者免费医疗,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口碑。每逢祖师圣诞及传统庙会,葆和堂道医馆先后举行了多次免费义诊活动,为广大信众免费诊病施药。道教因重生而重药,也因重药而重生,因此在临床中,葆和堂尽量采用植物类中药,忌用动物类药材。近来,我主持咸阳正阳宫恢复重建,在道观后面种植30亩土地开办药圃,做到四季飘香,常年葱郁,提供道地药材的同时,也能顺时养生。
中五台葆和堂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注重挖掘传统道教医药资源,从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寻找珍惜道教医方古籍孤本《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影印出版,先后整理点校《张三丰医学三书》《冰壑老人医案·东皋草堂医案》《鲁峰医案》《陈清濂道长临证经验选集》等医学著作,为弘扬传统医学尽心尽力。2024年正阳宫医药养生馆建成,向广大民众开展义诊活动,并在正阳宫成立了医药博物馆,收集了孙思邈《海上方》等珍贵古代医方碑拓数十余件、古代中医药具、中医古籍等文物百余件,如今已成为陕西省中医药文化科普的重要基地。
(二)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咸阳道教界坚持学修并重的传统,秉承闵智亭大师推进道学研究的遗训,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绩。咸阳道教协会于2012年成立了中五台道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咸阳道教》期刊,继承、挖掘、整理、研究和发扬道家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5位知名学者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先后多次派专人赴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收集整理元明清以来的古籍县志中有关咸阳道教方面的资料,目前正在对收集到的各县市区的涉及道教的造像、碑刻、古籍等资料进行整理,计划出版《咸阳道教碑刻》,并开展《陕西医方石刻》的编纂工作。
(三)恢复道教重要祖庭,全力保护文化遗产
咸阳是陕西道教文化的重镇,历史上建有许多著名的宫观,但历经时代变迁,许多已经破败不堪或仅存遗址。咸阳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名为“九天太乙元君庙”,金大定三年(1163年),朝廷赐名“太清观”。明清时期又称“真武台”,后更名为“中五台”,沿用至今。自2003年起,在恩师闵智亭大师的支持下,在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历经数年艰辛,中五台得以重新修复。2011年5月22日,中五台道观隆重举行了道观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大典。道观原有80年代修复的两座殿堂,现在的房屋已增至40余间,并塑神像15尊。整体清幽雅致,仙乐飘飘,宛如人间仙境。
正阳宫位于咸阳正阳镇杨家湾村北,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钟离权祖师的出生与修道之处,为道教影响深远的全真祖庭宫观。元代全真道士于正阳洞创建正阳宫,明清历次重修,近代以来逐渐衰败荒芜。近年来广大信众要求重建正阳宫的呼声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和宗教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纷纷行动,咸阳道教协会决定重建正阳宫。自2013年始,在咸阳道众的共同努力下,正阳宫的恢复重建工作得以正常进行,道教活动也得到了恢复。整个宫观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建设,龙虎殿、药王殿、海蟾殿、吕祖殿、正阳殿等各个殿堂次第落成。观内并设有“葆和堂”道医馆、生态医药园林等特色建筑,一座环境幽雅、清净庄严、和谐共处的新道场已经初具规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恭逢药王孙思邈真人圣诞之时,咸阳市道协以及各界人士还于正阳宫生态医药园林,举行“种福田”植树活动,旨在通过植树活动,号召大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植树造林、绿色共享,为治污降霾工作做出贡献。
此外,咸阳道教界还积极发扬道教济世利人、慈悲俭朴、谦下不争的伦理精神,将道教传统伦理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努力建设园林型宫观,助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以从严治教为抓手,加强道风建设
《深入推进我国道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教。道教中国化重在实践,陕西省道教协会今年制定了《陕西省道教协会深入推进道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2024—2028)》,明确提出,“坚持我国道教中国化方向,着眼道教健康传承,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地团结广大信教群众一道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规划指出,坚持道教中国化,要“坚持全面从严治教。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教在促进道教健康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制度执行,完善监督机制。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加强道教信仰建设、组织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等。
咸阳道教界坚持“以戒为师”的传统,一直将道风建设放在首位,在戒律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2019年值武汉长春观传戒三周年之际,我以“玉溪书院”的名义,邀请吴诚真方丈题字、胡诚林会长作序,出资校注了《重刊三乘集要》。2020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出版后,受到了学界和教界的一致好评。《三乘集要》是清道光、同治年间陕西汉中府留坝厅紫柏山汉留侯庙(即张良庙)方丈任永真律师辑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丛林礼仪,中卷为节庆等活动流程和养生文献,下卷为邱祖训文等道经并任永真的传记等。该书汇集玄门礼仪、丛林规制、律坛行为、道经要典、祖师语录之要,以为玄门弟子修学遵行之规范,是研究清代全真丛林规制和戒律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三乘集要》自清同治刊行以来,在道门中广为流传,是全真道士的必读经典之一,此次重刊的初衷,一是想为当代道友的修道和持戒提供一个好的范本,二也是为了感谢多年来诸位恩师和道友们对我的帮助,回馈于道门同仁。
我自大学毕业入道,随恩师闵智亭大师学习道教仪范,用心持守,时时忏悔。恩师经常教导我们,历代全真祖师持戒精严,为玄门后学做出了表率,我们应向他们学习。恩师闵智亭大师,更是身先示范,持戒甚严,信仰坚定,生活俭朴,不蓄一财,他所编订的《道教仪范》一书,成为当代道友的必读经典之一。
但修道有序,无缘三坛戒本。多年来,我一直期待能够登坛受戒,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真道士。2016年,我作为戒子参加了武汉长春观全真传戒,三百多名戒子历经28天的全真丛林生活的学习和体验,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得授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感谢祖师眷顾,感谢方丈师父和诸位临坛大师的教诲,末学忝列登真录第一号。对我来说,第一号不是一种可以夸耀的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登真大师为我取戒名“涵恒子”,方丈师父亲自题写了诗句作为勉励:“涵虚抱元守一,恒德贵以修真。”武汉回来后,方丈师父又题写了“以戒为师”的条幅送给我,我装裱好挂在中堂,时时警戒自己不忘师父的教诲。之后,在中国道协组织和陕西省道协推荐下,积极参与传戒活动。分别于2017年崂山太清宫、2022年天台山桐柏宫、2024年嵩山中岳庙传戒活动中担任护坛大师、提科大师、登箓大师。我们丙申戒坛的戒兄弟们也先后被推荐担任各戒坛大师。陕西戒子辈出,担任戒坛大师的也不在少数。能够受邀参加传戒活动,既是道友对自己严格持戒的认可,也是不断提升持戒定力的回炉再造,更加坚定了自己持戒向道的决心和信心。
道教历来重视戒律建设,道教“戒律类”经典众多,南北朝时期的道经分类法中,“戒律类”道经已被列为十二部之一。我们道教界有言,“修道不持戒,无缘登真录”。持守戒律是修道的基础功夫,不管是年轻的道友,还是多年的老修行,若不能自觉持戒守戒,虽精研各种道法,终究是修道无路,证道无门。
道教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全真创教至今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老的道教传统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不断挖掘道教的智慧并引领时代的发展,道教现代化成为摆在当代道教徒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纵观道教的历史,道教是开放的文化系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核心,道教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深切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共进退,并在整合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教一直坚持着现代化方向并与时代共进。上世纪80年代以后,道教活动逐渐得以恢复,虽然道教呈现了最好的发展态势,但人才匮乏、组织不健全、教义缺乏系统整理等问题,成为制约道教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所在。
回顾历史。道教戒律的发展和变化是与时代相适应的。道教诞生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发展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某些旧时代的做法可能不合时宜了,也制约道教未来发展的瓶颈。当代全真派如何做到一方面继承祖师家风,另一方面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放眼全国。近年来,道教正一派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长三角道教论坛”等为当代正一派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学术平台,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正一派积极探索道教的现代化,在教风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方面都有重要的进展,相比较来说,全真教更多保留了传统,但如果能够学习一下正一派的与时俱进,应该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纵观全球。世界各大宗教的改革之路,五百年前马丁·路德领导的新教改革,实际上就是一场突破传统的教制改革,自此以后基督新教取得了现代化的成功。民国时期太虚法师看到佛教的衰落,率先发起了佛教教制改革,引领佛教的现代化发展,从目前情形来看,佛教的改革也是比较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道教如果能够借鉴基督教、佛教的现代化之路,在新的时代加强道教教义的现代建构、恢复道教的优秀传统并融入时代精神,必将以深邃的智慧引领时代前进,发挥道教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诠释“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深刻内涵。(作者贺信平,咸阳市道教协会会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