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军:“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道”文化,汇贯于古今,天地以固存。从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起,其根据“河洛”而画“先天卦”。至此,大“道”文化就已为大众所熟知且被历代圣贤所广泛演绎,到了东汉时,张道陵天师又根据这一传统和信仰,正式建立起了中华“道教”,成为了有组织、有经典、有教义的宗教教团了。此正如中国社科院胡孚琛、吕锡琛教授所说的:“中华民族自伏羲、黄帝、老聃(指老子)一脉相传的道学文化,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其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足以承担这历史使命。道学是参天地、赞化育、贯中西、通古今的大学问”。又“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是原始的道学文化,它为人类留存下大同社会的文化基因”。
道教信仰,可以说既是在远古之时的天神崇拜、宗祖祭祀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又是通过自身的教义不断丰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两者的关系,可以说道教和中华民俗是一脉承传的,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关系。如果脱离了道教谈民俗文化、信仰,或脱离民俗、信仰妄谈道教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偏离历史事实的。
有学者认为,道教虽然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但影响和信徒的数量确不及其他外来宗教。其实不然,如果从外表看,似乎是这样,但从深层次来看,道教文化、经典、信仰、神仙、传说及能影响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民俗、习俗、传统节日的,还是道教。可以说,在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骨子里,道教信仰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是有的“日用而不知”罢了。
那么,道教是从哪些方面影响到了中华民俗文化和信仰的呢?应该说,客观的是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道教是中华本土宗教,其信仰的历代祖师、神灵都是老百姓所熟知的并被广泛接受的。如玉皇大帝、财神爷(文武财神、五路财神等)、三官大帝、药王爷、太岁、文昌帝君、八仙、阎王爷、城隍爷、土地爷、老奶奶(泰山娘娘)、灶王爷、真武大帝、黄大仙、妈祖、福禄寿三星、龙王、水神、火神……,从各地所建的庙宇情况即可看出这一民间信仰的普遍程度。
第二:道教神仙典故、传说以及祖师圣诞日或成道日,是民间民俗文化的理论基础和形成的重要基石。如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晚上接玉皇驾、三十贴春联、正月初一过大年放鞭炮、初五接财神、初八顺星、初九玉皇圣诞、十五的元宵节、十九的燕九节以及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鬼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的形成及延传,又无不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受道教“尊天敬祖”,重视“术数”的传统,在民间习俗中,多在家中供奉诸如“天地君亲师”先祖“牌位”,或供奉神灵,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老百姓的诸如:上香、上供、祭祀、祭拜、上坟、烧纸以及“择日子”,看“阴阳宅”,求仙问卜,求官、求财、求学、求子等等。
通过以上足可看出,“道”文化在华夏民族及炎黄子孙的心里、印象里、骨子里及其日常生活中乃至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渗透并流露着对中华传统的热爱、铭记和信仰。(作者李信军道长,系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北京白云观监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