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闻 名山宫观 高道访谈 问道之旅 道家书画 慈善公益

 

张金涛道长出席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并作主论坛发言

发布时间: 2023-10-16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曹洋

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江苏茅山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发来贺信,向论坛召开和世界道教联合会成立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和世界道教联合会成立大会的嘉宾致以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和世界道教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分别致辞。

本届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香港道教联合会、澳门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协办。论坛以“崇道尚德·与世偕行”为主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暨全山宫观主持张金涛道长出席论坛并作《新时代道教的人文关怀和使命担当》主论坛发言。

新时代道教的人文关怀和使命担当

道教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古老的道教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崇道尚德,与世偕行”,这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核心理念。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古老道教的优势,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与力量,已经成为道教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古老的道教经义在当前世界中是否具有新的现实价值和文化引领性。相信本次论坛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对于挖掘道教文化独特魅力和道教思想中的现代价值,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结合平时的思考和实际的道教工作经验,以及本次论坛的议题,分享三点想法和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发挥新时代道教优秀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积极影响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的一句话。《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祖师爷早已教诲我们修身行道的必由之路,只待我们去实践。“我将无我”,习近平总书记已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表率和榜样。作为追求真理、学习道教的信徒,若不信奉道教、探求真知、济世利民,那我们便是祖师爷的不肖之徒。

“道”不仅属于中华民族,更代表着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因此,道教并非仅限于华夏大地,而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家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教的核心部分仍具有本土特色。许多无法解释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道教人士进行解读,努力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传播优秀的道教文化,才是祖师的期望。因此,深入挖掘道教经义中的人文关怀价值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道教,我们有责任发掘自身的宝藏,发挥独特的优势,推动当代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为国际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提升个体精神幸福指数作出贡献。

道教教义强调平等与包容,无分彼此。创教早期,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祖师以女冠身份担任天师道祭酒,就展现了这一理念。在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环境中,这一存在令人难以置信。《老子想尔注》中记载:“天法道,设一善一恶。当行其善,道气归之。”“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矣。”该著作多次提及道人应“积善”,说明道教在创教初期不仅关注道人的学修,更重视道人的济世之功。祖天师及后世的祖师高道均秉持这个精神,践行道教教义。

“夫兵者,不祥之器。”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们都崇尚和谐、平等共生、反对战争霸权。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稳定,局部战争动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始终是时代潮流,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在交流中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已是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交流,减少国际摩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们道教界应紧随国家步伐,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宣扬“仙道贵生”“尊道贵德”等积极理念,为世界文明和谐共生,作出新时代的道教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与道教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相一致。道教强调无为自然、和谐共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方式。道教的“洞天福地”概念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反映了天、地、人、自然及神圣区域空间的联系,呈现出令人神往的美好生活环境。地球上的江河海洋、高山大川等自然景观是自然界无私馈赠的美好事物。然而,战争、污染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遭受无休止破坏,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破坏和浪费也造成了自身的生存危机。许多动植物因此濒临灭绝。在当前环境下,大部分洞天福地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这都得益于国家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迎进来,走出去。道教正一派传度授箓、全真派冠巾传戒活动,是当前道教界具有重大宗教传承意义的活动,是道教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根源之一。其内涵十分丰富: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俱瞻。我们通过举办这样意义非凡的道教活动,尤其是天师府举办的海外授箓活动,让海外道友参与进来,为海外各国道友提供一次精神升华的机会,也以此为契机,拉近文化认同感,为普及道教优秀文化做铺垫。自1991年起,天师府已经举办了31届海外授箓活动,共有近万名海外箓生得授箓位,名登紫府。从历届活动参与人数、国籍、年龄及规模来看,呈上升趋势,显示出道教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日益凸显,这充分证明了道教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宝贵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动道教在海外传播,我们还指导天师弟子成立了一系列道教组织,如白俄罗斯道教协会、澳大利亚道教协会、非洲道教协会、美国洛杉矶道教协会。

道教的卓越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应仅仅只通过道教界内部来诠释,而需要更多客观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体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对于有意愿将道教文化传播至海外的朋友,我们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各级道教协会也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道教文化在新时代为世界带来耳目一新的东方新视角。

二、对正统道教优秀经义的探索和挖掘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通过动漫、影视作品如《一人之下》《哪吒》《天官赐福》等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掀起了一股研究学习道教文化的新潮流。这是积极的现象,说明道教尽管看似古老,但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然而,这其中也存在利弊:利在于,我们优秀的道教文化通过影视作品和自媒体等渠道被大众认知和接受;弊在于,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曲解教义牟取利益并进行欺诈,因此我们需要与市场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正统道教的本来面貌。

道教经典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其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难以完全掌握和理解。目前仍有许多道教文献尚未得到整理和研究。此外,民间散存的文献资料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这一点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和道教界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共同的感受。因此,要展现道教经义积极向上的真实面貌,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过去一些研究结论在今天看来仍有进步的空间。

三、加强道教界自身建设,发扬祖师济世精神

在我看来,当前道教界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始终保持入道初心,加强个人学修。

在当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一个道教界人士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道教徒应当铭记于心的信念!教职人员在新时代的道教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学修水平直接影响道风道貌的品质。当前,道教从教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凭借坚定信仰抵御外界诱惑并坚守宗教底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需加大道教学院及宫观青年教职人员的道教文化理论培训力度。通过借鉴高校和道教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提升自身学识,培养具有正知正见的道教人才。这将为道教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信仰基础,助力新时期道教健康传承迈上新台阶。

通过积极践行祖师教诲、完善自身修证,以祖师为榜样:道祖老子著五千言、老祖天师创教布道,他们无一不是终身学修。通过积累丰富的知识,洞察宇宙的本源,领悟人生的真谛!他们在悟道之后,并未满足于个人成就,而是怀揣对万物的慈悲之心,继续为世人造福。在东汉末年,祖天师以九十高龄入蜀弘道,他所经历的人世沧桑、困境重重,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若非祖师拥有宏大的愿景和悲天悯人的胸怀,这样的壮举是无法实现的。

道教的未来需要我们道教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更多关心和支持道教文化传播发展的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和参与,才能使道教在全球传播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作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道长)

 

相关文章